<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道衍却没有朱棣那样焦急的心态,对他而言,游戏才刚刚开始。
道衍听到朱棣的这番话,一直闭眼打坐的道衍突然间站了起来,走向了对面的朱棣,他没有如同以往一样向朱棣行礼,而是一脸怒容:“殿下以为现在还能回头?如今最紧要的事情应该是立刻整顿士气,为下一次的战役做好准备。我们犯了谋逆之罪,已是乱臣贼子,若然失败,只有死路一条!”
朱棣被惊呆了,这些话的意思他不是不知道,他也明白自己失败后的结局只有一个死,但那又如何他不怕死,但是他还有亲人还有要爱护的人啊。他还记得在去沧州之前,李永乐曾与她说过,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了面对失败的勇气。
他曾经也信誓旦旦的答应她,并且与她说,打战哪有不败之理,只要在其中吸取教训又何惧失败!他问她,自己是无勇无智之辈,还是有勇无智之人。而她回答的竟是,我乃智勇双全的成功之士,王爷,在我心里就是这样的英雄豪杰。可是这次一他却辜负了她对他的期望。
朱棣目光黑沉沉的眯了眯眼,说道:“是的,你是对的,我们没有退路了。”
话语一落,道衍和尚便接着道:“王爷咱们可以利用张将军之死鼓舞士气!”燕军刚遇大败,要恢复士气又谈何容易?但道衍似乎总是有办法的,他为朱棣提供了一个可以用来做感情文章的人,张玉。
“张将军?”朱棣闻言却眼睛一亮,倒是想听听道衍和尚要怎么说。
道衍果然不负靖难总导演之名为朱棣谋划,道:“张玉被称为王爷手下第一大将,有着很高的威信,王爷本也对他的死去痛惜不已,便顺水推舟,为张玉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命令所有部下都要参加。由于张玉是死于乱军之中,没有尸首,王爷只能亲自为张玉写悼文,并当着众人的面脱下了衣服烧掉以示哀悼,这一举动定能打动了在场的纵多将士,鼓舞他们的士气愿意继续作战,且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为张玉复仇。”
道衍说的很对,死人往往比活人更好利用。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朱棣的心灵再次遭受了伤害。但姚广孝也知道,朱棣毕竟是久经沙场,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比较好的,过了个年,也算是缓过劲来了。
话是不错,但如何下手呢。姚广孝接着建议,马上整顿军队,开誓师大会。
朱棣点头同意。
所谓的誓师大会,当然首要目的是要调动将士们的战斗积极性。为了让誓师的效果更好,朱棣决定在大会上做两件事:第一,祭奠张玉;第二,鼓舞士气。说通俗一点就是收买人心的表演大会。
朱棣悲痛的诵读了自己亲自为张玉撰写的祭文,对着众将士悲壮说道:“当今圣上年幼,被奸臣所蛊惑,如今江山社稷危在旦夕,我不得已才起兵救祸!尔等与我数次同生共死,奋力战斗,今张玉为我而死,我恨不能与他同去,并不是因为我留恋残生,而是大仇未报,奸恶未除!今日在此祭奠所有已阵亡的将士,但愿尔等在九泉之下能体察我心,待大仇方报之后,我定会随尔等而去!”
朱棣说罢,便将身上素色龙袍脱下,当众放到了燃化纸钱的铜炉之中。
众将士闻燕王此举,无不声泪俱下,纷纷恸哭,一时间哭声震天,与冬日北平的北风呼啸声杂糅在一起,随风而去。
“人生百年,终得一死,先父能得殿下如此哭祭,夫复何憾!我定当继承父志,上报王恩,下报父仇!”张玉之子张辅,如今已承袭父职,在燕军中任指挥同知,他见燕王如此真情流露,便走上前来,哽咽说道。
众将士此刻心中皆是憋着一口气,只待燕王发号施令,定要为张玉与其他阵亡将士报此血仇,要用他们的鲜血祭我们燕王的军旗。
誓师大会之后没多久朱棣就打算趁热打铁继续南攻。
在朱棣出去打战这段时间里李永乐也没有闲着,她一直都在盘算着怎么为翠儿报仇,杀侧妃张氏!!她本就是现代人虽然有些小自私,但是谈到杀人,她怎么都是下不去手的,可是一想那张氏如此阴狠,为了杀自己却错手杀了翠儿,翠儿无意变成了替死鬼,这仇若是不替翠儿报了以后下了黄泉也无颜面对她。
再说翠儿是永乐楼的人,那就是她自家人她没有理由,被人算计到头上来都不还击的,她本就不是肯吃亏的主。可若是真拿把刀砍了那个女人她是死也做不了的,那怎么办呢?.......那便下毒吧,一种让人死了还云里雾里,快活的毒,如此也能让她死的舒坦一些!!
她也是知道杀人偿命这句话的,可那女人杀了翠儿,如今只不过是替翠儿找回公道而已,更何况此事是因自己而起,当然这寻仇之事也只能她来做,一命换一命很公平。
于是,她左思右想毕竟杀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她也不会武功做不到夜袭连霜阁,那什么样的毒药能让人死的时候都觉得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