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燕军大败(1 / 2)

永乐记 萧红杏 2130 字 2022-12-2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朱棣一身戎装于帐内端坐,透着一股霸气。张玉、朱能一身铠甲于左侧按剑而立,道衍、朱权二人则是于右侧而立。探子前来汇报明军的军事情况。

“噢?射杀我两翼,呵呵!!”朱棣,皮笑肉不笑。

“王爷,这盛庸分明就摆下了一出空城计,只要我们趁夜冲进去,一定可以歼灭敌军,活捉盛庸。”那朱能的想法比较简单,认为盛庸的布置就是一出空城计,所以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一个字儿,攻。

“不可,王爷,盛庸绝非泛泛之辈,他又岂会摆下一出这么明显的空城计啊,恐怕这正是他的阴谋,他可能已经埋伏好了,就等着王爷去攻呢?”张玉的脑子比朱能多绕了一个弯儿,他认为这出儿“空城计”是盛庸的阴谋。

那朱棣没有回复朱能、张玉二人,反而是向道衍询问,“大师,你对此事有何见解?”

道衍习惯性地捋了捋按有些泛白的山羊胡儿,迟疑了片刻,道,“贫僧同意张将军的看法,还请王爷三思。”

朱权复道:“对啊,四哥,三思啊。”

朱棣大笑一声,这个笑声是让在场的人谁都没有想到的,他说,“大师、张将军所言有理,只是,本王认为,那正是盛庸想让本王产生的想法,他想让本王以为他想借空城计引本王去攻,本王以为其中有诈,便不会轻易去攻。

而实际上呢,他就是摆下了一出空城计,所以,本王不攻反而中其奸计,若发兵进攻,才是上策啊。”朱棣之谋又其非常人能比,朱能的想法他想到了,张玉、道衍二人的想法他同样想到了,就连这几种想法拼合旋转之后的看法他也想过了,只是绕来绕去,他总归要选一个,而最终他选择了进攻。他本最就擅长攻。

黎明尚未来临的时候,朱棣率军趁夜黑来到了明军大营附近,这次出来,不仅有张玉、朱能而将,朱权也一起跟来了。朱棣虽然决定从正面突袭南军大营,但同时也准备好了退路,他让朱能、张玉二人率一队人马在附近留守,若自己出现什么什么不测,二人便率军前去接应。

朱棣率军攻入明军大营,开始只是受到一些小规模的抵抗,那自然是挡不住勇猛凶残的朱棣大军的。正如他所料,盛庸的军队中骑兵既不多也不精,但这些士兵却装备了另一种武器——火器和弓弩。

盛庸深知,要在骑兵对冲中战胜朱棣,无异于痴人说梦,于是他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大量装备了火器和弓弩,为了增加杀伤力,他还命人在弓弩的箭只上涂抹了毒药,不给北军负伤后等救护车的时间,务必做到一击必杀。

朱棣看见这个阵势,终于明白了来者不善,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看是你的弓弩快,还是我的精骑快吧!

朱棣依然是身先士卒,率领着精锐骑兵带头冲入盛庸的军阵之中。刚刚冲到面前,盛庸的前军突然主动打开了一个大口子,几乎没有什么抵抗,骑兵们一头冲进了盛庸的军阵中。朱棣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或者即使注意到了,也已经无济于事。因为他发现,自己已经处于盛庸步兵的层层包围之中,奋力搏杀之下,朝廷的军队不但不退开,反而是越围越多,里三层外三层。

朱棣这脑袋嗡的一下,一个念头瞬间闪过朱棣的脑袋,“上当了!”他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盛庸这是要把我困死在军中。怎么办?朱棣某足了劲儿,把手下的骑兵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左冲右突,想杀出一条血路,突围出去。

但盛庸的部队就是围住不放,朱棣杀到左边,他们往左边围过去,杀到右边,他们往右边围过去,眼看着自己身边的亲军卫队,人数越来越少,朱棣开始冒冷汗了。

这时候,在包围圈外,朱棣的两员大将:张玉和朱能也很着急:“王爷杀入重围大半天了,怎么还不见出来?”而且远远望去,敌军中虽然喊杀声非常激烈,但军阵一点也不慌乱,换了平时,经过朱棣率领的骑兵这么来回冲击几下,地方军队早就溃不成军了。

朱棣又一次陷入了危机之中,这一次他不可能如白沟河之战那样去欺骗敌军主帅了。盛庸不是李景隆,而且朱棣已经成为囊中之物,他这次就是把马鞭挥断,也不会再有任何效果了。

张玉和朱能一商量,多年的战场经验告诉他们,事情不妙,王爷有危险。

黄昏时分,雾气已经消散而去。血色的夕阳又一次出现在天际,无论你是否看见,它都每日如此,不曾变过。

李永乐立与天烁斋最高之处,望着南面被染红的天际,斜阳似火,在她眼中却是那样的冰冷,她与夕阳里看到的不是唯美与火热,而是冷寂与死亡。她甚至在夕阳里看到了亡魂,一个个被烈火焚烧的身影。

他知道,自己会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时代里消失,只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她虽然预想不到,但那个时候一定是写满了凄惨与忧伤。她不知道历史会不会因她改变,如若是有变故朱棣失败战死,她也不用等到时空带她离去,她定会随着朱棣同下黄泉,这便是她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