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这一日冬至,朱棣出宫去祭天。突然间,从旁边道路上飞驰过来一匹快马,马背上坐着一个文臣装束的人,他手里拿着一把匕首,直奔朱棣这边,朱棣哪会料到今日会遇到这等事情,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马背上的刺客已将匕首刺到了朱棣的眼前。
可刺客水平太臭,没把朱棣刺着,倒是给机警万分的锦衣卫给发现了,他们飞似得举起兵器,轻轻地一拨,就将刺客给撂倒在地。怒气填胸的朱棣马上勒住了缰绳,叫着锦衣卫押住刺客,问个究竟。
原来这个刺客压根儿不是什么正宗的科班出身,而是业余的,并且还是个文人,确切地说是建文朝的监察御史。他叫连楹,国子监出身。
朱元璋十分喜欢连楹,多次赞赏他刚正的品格,后来将他调任监察御史,朱允炆登基后,虽没有重用连楹,可人家连楹是个坦荡荡的君子,并不在乎官位的高低,而是将国家社稷放在第一位。
当听说朱棣被放进城里后,连楹肺都要被气炸了,马上找人,搞到了一把匕首,然后直奔金川门,迎面远远而来的就是朱棣,连楹便跃马上背,飞驰向前,直刺朱棣……
三下五除二就被朱棣身边的人擒住了,连楹被擒之后,责问朱棣:“以臣篡君,可谓忠乎?以叔残侄,可谓仁乎?背先帝分封之制,可谓孝乎?”
朱棣闻曰大怒,立即命典刑官问斩,连楹慷慨引颈而死。
由于朱棣是造反称帝的,对大臣有所猜忌,今日又遭遇行刺,这是他登基以来第二次遭到前朝余孽的行刺。这日晚间回到寝殿,李永乐便询问了事情的来由。
李永乐白日里便已听闻千荨向她所诉,朱棣被逮人行刺的事。千荨把楼炎冥带回京都之后便将他安置在永乐楼,由欢欢喜喜两姐妹带着照看着。
李永乐替朱棣褪去外衫时便问道:“听闻,皇上遇刺,不知皇上有无大碍。”好看的眉毛紧张得绞在一起,忧心的看着朱棣!
朱棣本还有些纠结的眉头在看着她瞬间便解开了,只宽慰道:“朕有上天庇佑,怎会有事!不过,前朝余孽甚是让朕头疼的很!”说着,难掩焦虑神色的揉了揉鼻梁。
李永乐给朱棣斟了一杯安神茶,蜜色潋唇挑起一抹莞意,樱唇轻绽:“皇上治国有方,天下太平,江山昌盛。他们那些顽固不化的守旧思想本就是没事找事,谁当皇帝不是一样,只要谁能让天下人都吃上包饭,能让天下不在有战乱,这个人就是能做得了皇帝。”
接着她又眼珠一转,似想到什么机灵一笑:“其实想堵住悠悠之口也不难,皇上可还记得我曾与你说过,你是上天指定的圣君,有武当真武神庇佑。因此,靖难时期,整个燕家军口口相传都是十分相信。
而,如今皇上确已是当今天子,这当皇帝的过程中,还刮过两次莫名其妙的巨风帮助皇上打了胜仗。如此一来,大家便更加坚信“王气在燕”朱棣乃有天神庇佑。”她再一次提到了朱棣的名讳,而朱棣则是一脸的无所谓,想来也是习惯了她的没规矩。
“你的意思是,让朕去宣扬武当山的真武大帝、玄天上帝保佑朕这样的神话。而老百姓们又非常愿意听这些故事?”朱棣微顿,平抚心绪。
李永乐凑上前去,不觉挑眉:“便是如此了,皇上你也知晓的单凭杀人政权是不能巩固的,必须要让老百姓相信,你取得皇位是君权神授的结果。如此既能封住前朝遗臣之口,又能百姓停止纷纷猜疑!”
朱棣凝神思了片刻,挑眉:“好,便依你所言!哈哈哈.....有永乐在身侧,此后,朕还能有何顾虑?”对视着她,却是心中一暖笑容印面。
此后,朱棣大肆宣扬他靖难的那些奇遇,真武神显灵的故事并没有因为靖难誓师完了就结束。他宣扬在整个靖难过程当中,每当有一次重要的胜利,都可以解释成为真武神保佑的结果。
比如说白沟河之战,冬天,白沟河上面结满了硬冰,朱棣的军队刚从冰上面跑过去,建文帝的追兵就来了,可是冰面开始解冻,结果追兵全部掉到水里面。
夹河之战时双方军队对阵,打了将近大半天,不分胜负,这时西北边突然乌云翻滚,飞沙走石,卷起来的沙尘暴扑到建文帝的军队,朱棣的军队趁机冲锋。这又是神保佑的结果。
明朝文人王世贞在《武当歌》中写道:“人间大小七十战,一胜业已归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