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朱榑进宫的当日,朱棣恰巧与朝臣们在商议迁都的事。那个时候的北京城在大明的版图上,还是朝廷的一个布政司,叫作北平。这里人烟稀少。朱棣11岁时被封为燕王,他和他的旧部们熟悉这里,对这个地方充满着感情。
永乐元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朱棣按祖制祭祀完天地后回到皇宫。当君臣们相聚一堂时,一个叫李至刚的礼部尚书,提出了一个建议。他提议道:“臣以为北平,是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应该遵循太祖高皇帝另设一个都城的制度,把北平立为京都。”
姚广孝跟着复议:“北平北枕居庸关,西靠太行山,东连山海关,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壮丽,足以控制四方,统治天下,确实是可以绵延万世的帝王之都。”
朱棣听后非常高兴,这本就是他一直在盘算的事儿,这一下子就说到他心坎里去了,他迁都的欲望瞬间变成了君臣的合意。当即答应了下来。在这之后的几个时辰里,将北平升为北京,成为王朝第二个京都。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而一座伟大宫殿将由此诞生。
朱棣开始派他的心腹亲信们奔赴全国各地,为这项巨大工程做准备。他们中有工部尚书宋礼、吏部右侍郎师逵、户部左侍郎古朴。他们即将去往四川湖广等地的群山峻岭,去开采楠木。
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原始森林的险峻之处,那里时常出没着虎豹蛇蟒。官员和百姓们冒着危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丢失了性命。后世有人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的代价。
这些楠木后来成为紫禁城太和殿中巨大的柱子,遗憾的是。这些永乐时期巨大的楠木,在太和殿里已难见踪影,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这些巨大的柱子,是后来清朝用松木拼凑而成的。
朱棣将北平皇宫以金陵的南明宫为蓝本营建,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京,被强令迁入北京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因为当时的北平人口比较稀少。)
他要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那便是他帝国的中心。永乐帝的王朝之巅,踏破铁蹄,万里山河星移,望天下一览无遗。
朱棣勤政,无暇顾及徐皇后的邀请,只知齐王来了沉默了片刻继续干手里的活儿。只宁王先行去了坤宁宫,宁王和齐王见面寒暄数句,宁王故意扯东扯西说了一大堆的话。无非就是朝廷上的事情,这里忙,哪里忙,这里发愁,哪里忧心的。
见齐王竟一脸从容平静,完全不见急色,一副根本不在意朝堂之事的模样。宁王见他如此,也不好在说下去,他这七哥一直都是这种慢悠悠的性子,本想着关了三年能改一改,谁知出来后还是一个模样。
倒让他这个做弟弟的替他觉得,这七哥毫无上进心,心里只装着情爱之事,对国家大业从不挂心,好歹这江山也是朱家的,他身为朱家子孙怎能如此?
李永乐见状,打岔宁王调侃道:“从那日作完画便再没瞧见你,无非你不就是替皇上跑跑腿,出出主意,然后在分分忧。怎么?说好时常来陪我解闷的,怎么画完了画人就不见了,一次都没再来过?”
朱权闻言只挑了挑眉,手指在桌面上叩了几下,倒是勾起唇露了个意味深长的笑来:“你还说呢,快别提这茬了。就因在你那处与你作了一幅画,皇上就开始总唠叨我,什么事儿都派给我去办,生怕我一空下来就来找你。嘿....你说皇上是怕你休息不好影响了伤情,还是....小肚鸡肠怕是醋了?”
齐王听到伤情二字,转眼看向李永乐,可李永乐却没在意他只红着面微怒道:“好你个小权子,敢背地里说皇上小肚鸡肠,你就不怕我偷偷告诉了他去。到时候,打你板子,让你穿不来裤子,光着腚在床上趴上一个月,到那时,你的那些美人可要独守空房咯。哈哈哈....”想到此处,李永乐毫无形象的大笑。
宁王的脸登时一沉:“你就不能盼我点儿好啊。”李永乐嘿嘿一笑不理会他,又将一只烧鸡展开,扯了个鸡腿递给朱榑,说:“快尝尝,可好吃了。”
朱权瞧着,两腮鼓鼓的冷哼一声,那个鸡腿本是他想吃的,结果让李永乐给抢走借花献佛给了七哥,让人好生不痛快。徐皇后,捻鼻一笑,只想着这两人怎么每一回在一处都要拌嘴呢?
可闹完两人又要好的不得了,十七第本就年轻而在妹妹跟前总使孩子气,若是不知道的人谁能看得出十七弟竟已是人父了?这两人的关系,还真叫人觉得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