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弹作盘中大小珠(2 / 2)

【二】《落日忆山中》李白.诗

吃了午饭,刘基的随从便和华正调换了一下副驾驶的位置,让华正也“垫吧”一点饭食。

柳如烟便教小思绪背起了唐诗,她教的是李白的《落日忆山中》: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听着他俩的背诗,刘基心想:昨夜你们一定提及过我,说我是想到阆中找仙人学道炼丹砂金丹呢。

看着小思绪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柳如烟便问:“小绪,你在想什么呢?”

柳思绪却天真地问:“姐姐,姐姐,你说,那婆婆,能把那铁杵磨成针吗?”

“能啊!”

“你咋知道?”

“你想啊,李白那么贪玩儿的人,都能成为大诗人,老婆婆的铁杵还能磨不成针?”

“噢~”

看到小思绪还是若有所思的样子,如烟嗔怒道:“你不要去想老婆婆的针……你要学习人家李白,安下心来,用心读书……”

“我也要成大诗人。”看到柳如烟不相信的表情,思绪又问,“姐姐,你说,我能成为大诗人吗?”

如烟看了柳好好一眼,说:“我看,够呛。”

“为何不能?”

“你看,人家李白,一听到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便立刻回家读书,而你呢,却还在纠结老婆婆能不能磨成针……”

听到孩子俩的对话,刘基和柳好好相视一笑。

小思绪让如烟说的有些不高兴了,便道:“李白为什么和我想的不一样?”

柳如烟说:“我看,是你们俩名字的缘故——人家李白,为何叫李白?”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小姑娘的解释,“就是,什么事,一看,一听,‘立刻明白’……而你呢,叫‘思绪’,什么事儿,都‘思绪万千’的……”

听到这儿,柳好好白了如烟一眼,心想:这个多嘴的小丫头,把我的这点心思都让你给吐露出来了,但又不能阻挡或解释,那样会越描越黑的,便道,“那你刘伯伯起的那名字如何啊?”

“刘伯伯起的名字好!”

这小丫头,真会拍马屁:“好在哪里啊?”柳好好问。

“‘柳义’,就是说,什么事都要留意点儿,用心点儿……”

“刘大人,是这样解释吗?”

刘基哈哈大笑,说:“那,李白,叫‘立刻明白’,是如何解释?”

“您听如烟这孩子胡乱解释,李白名字的由来有一个故事……”柳好好给大家讲了李白名字由来的有趣事儿。

【三】《李白赋李花》故事

李白出生后一直都没有个正式的名字,父母亲也都是叫着他的乳名。

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父亲非常高兴,觉得儿子定会成为诗人,得取一个恰如其分的好名字。但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

李白的父母都特别喜欢读书,更喜欢教李白读书,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生活的乐趣。他们饱读诗书,又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文采出众,做个高雅的文人雅士,而不是随其发展成什么样子就算什么样子。可以说对他是极尽所能地教导。

李白七岁的时候,已经很有些名气了。只是,这乳名自己叫叫还可以,传出去嘛,就实在是有些不成体统了。这下可真是愁苦了这对夫妻,是左思右想都没个中意的。

这一天,夫妻二人在教授完李白当日的课程之后,就又一次聚到了一起开始探讨孩子的名字问题。他们努力的翻阅书籍,努力的想到底要用哪些字,有好的文字就摘录下来,以备之后所用,但是即使这样依旧没找出个满意的名字。

这时,父亲看见小李白在庭院前的树下玩耍嬉闹,突然灵光一闪:“哎呀,有了!”

他的举动吓了妻子一大跳,妻子忙问缘由。

李白父亲激动地说:“我们既然给孩子选不出合适的名字,那为什么不让他自己来做决定呢?”

妻子一想说:“对呀,这真是个好主意!”

两人商量一番后,走到了庭院中,叫住正在玩闹的儿子,父亲说:“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和你母亲来考考你,怎么样啊?”

李白也是饱读诗书的,当然毫不畏惧,自是爽快地应下了。

父亲看看院子里葱葱郁郁的树木和吐露着芳香的花朵,计上心来说:“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李白的母亲又接着说道:“火烧叶林红霞落。”很显然他的母亲想让他补充最后一句

李白在园中站了一会儿,看见梨树上盛开的清丽花朵,李白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拍手叫好,儿子果然有诗才。父母惊讶于他的机敏,更喜欢他的诗句,父亲思忖: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最后一个白字,圣洁如雪,清清白白。明明白白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人生啊!于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