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绝胜华清礜石池(2 / 2)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居相圯耿,不常厥土’。成汤灭夏建商之前,商人就迁徙了八次;之后,至少又迁徙了五次。他们并不常在一个地方居住,平均50年迁徙一次。

一个家庭的搬迁,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更何况一个部落,一个国都的迁徙呢!但商人为何会乐此不疲,频繁迁徙呢?

《圣经》中亚伯拉罕家族的迁徙是因为遵循上帝的指引,而喜欢用龟甲和兽骨‘卜问’天意的商人,不知是否也是按甲骨‘兆’示的天意而迁徙呢?

先商的每一次迁徙,都会令善于经商的商族变得更富足兴盛,尤其是汤迁居亳地后,仅用数年时间,就让商国成为诸侯强国,文治武功均闻名于世。成汤也在亳地积蓄了足以灭夏立商的力量。在迁徙中求变,在迁徙中图强,或许就是商人喜欢频繁迁徙的主要原因吧!

不过成汤建立商朝后的五迁,伴随着的却是九世之乱,始作俑者竟是复兴商朝的商中宗太戊。太戊临死前因有私心而破坏了商朝‘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传位规则,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从而埋下了‘弟子争立’祸根。”

【三】《you are like a flower》亨利希.海涅

you are like a flower,

so sweet and lovely and pure;

i look at you,and sadness

steals into my heart.

i feel as though i ought

to lay my hands on your head,

praying that god may keep you

so pure and lovely and sweet.

纪绪说:“就从‘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这一原则上说,蒙古人一定是商人的后裔。因为我们的大汗也是这样传递‘汗位’的……”

杰克逊掀开了自己的衣裳,闻了闻自己是否还有“汗味”。

纪绪笑道:“你那‘汗味’的遗传,我看,你儿子是跑不掉的了……”

杰克逊又不悦起来,“还儿子呢,至今连媳妇都没有!”

“噢,对了,”纪绪问,“你为何一直不高兴,刚才让雨给淋病了么?”

“病,倒是没病,只是有些相思。”杰克逊一往情深地说。

其实,纪绪在车里已经看了个一清二楚,不过他还是装作一无所知地问:“什么相思?”

杰克逊说:“就是在来的那条路上,我看到一个打伞的姑娘。哎呀,那个美哟!”

友乾问:“你是看上了那把伞呢,还是那个打伞的姑娘?”

“当然是姑娘啦!”杰克逊说道。

“那么一把大伞……你怎么知道她长得好看?”友乾逗弄他道,“说不定是个丑八怪,否则她为何要把自己遮得个严严实实!”

“我看到她的长相了……哎呀,长得那个好看……我,我,我要献诗一首……”说着,杰克逊便站了起来,深情吟诵道,“you are like a flower,so sweet and lovely and pure……”

“哎,哎,哎,说人话!”友乾告诉他,“老说这种鸟语,人家姑娘听得懂么!”

纪绪也说:“是呀,亚瑟,你说白话就行。”

杰克逊接着朗诵:

“你像一朵花儿,

如此甜美、可爱和纯洁;

我凝视着你,一丝哀伤

潜入我心田。

我觉得似乎应该

将手心放在你头上,

原上帝保佑你

永远纯洁、可爱和甜美。”

————————————

注释

【1】炎黄子孙

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指炎帝,“黄”指黄帝,二帝皆为中华始祖。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部落的首领。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1)词语解析

炎黄:炎帝神农氏,又称赤帝、烈山氏,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姜水之岸(今宝鸡市境内)。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黄帝(前2717-前2599年):轩辕黄帝为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故改姓姬,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载入史册。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在此期间有了文字。黄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传说中的几位古帝王,都被认为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连蛮、夷也被纳入这个系统;后世的帝王,也声称他们是黄帝的后裔;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或他们的臣子;而接受了华夏文化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等等)也声称自己是黄帝子孙、炎黄子孙。辽朝大臣耶律俨《皇朝实录》称契丹为黄帝之后。《辽史》和《世表序》主张契丹为炎帝之后。近年,在云南发现的契丹遗裔,保存有一部修于明代的《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附一首七言诗,诗曰:“辽之先祖始炎帝……”。这些契丹人也自认为契丹是炎帝苗裔。

(2)民间传说

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他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他的第一夫人嫘祖首倡蚕桑一织丝事业;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岐伯写了医书。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战争。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黄、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其实,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主要是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来说,所以我们说“炎黄”是人文始祖。

东方文明从什么时候开始?

不可否认,东方文明是以黄河流域为核心和发源地的。传统的东方文明涵盖的范围,一般来说包涵今天的东亚、东北亚、东南亚的一部分、中亚的一部分和太平洋西海岸的岛屿,如日本、冲绳岛、关岛等。其中中亚地带是多种文明交相影响的地带,东南亚是指其大陆部分。

上述所描述的区域和周边其他文明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东方各社会之间就是在今天相比于其他地区来说仍然有更多的共性。这种共性就是过去5000多年历史中形成的,是历史的积淀。

而黄河文明主要是以炎黄帝时期的文明基础为发端的。它是以炎黄时期为文明的起始点,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各种文明的因子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影响而产生的文化、艺术、审美、习俗、思想、政治制度、军事特色、饮食习惯、价值观、世界观、宗教、文字等等。这些东西明显区别于其他文明社会。毫无疑问,文明的这些成分萌芽于炎黄帝时期。(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