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3.历史并不枯燥,反而十分有趣——评电视节目《糟糕的历史》系列(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泓烧鸭影视与动画评论类文章合集 ”查找最新章节!

【本文创作并发表于2020年10月,为旧稿搬运,不代表本人真实水平】

2011年的某日,在位于伦敦中部的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里,一如往常般地举办了一场“逍遥音乐节”。

创立于十九世纪的逍遥音乐节是世界上最大型的古典音乐节,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艺术节。作为一个致力于吸引音乐的入门爱好者的艺术节,它的历史与成就,已经化为了伦敦文化、以及许多英国人记忆当中的一部分。

那天逍遥音乐节的开场,是那首经典的、由德国著名作曲家richard strauss(理查德·施特劳斯)创作的——《also sprach zarathustra(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一乐章,如晨朝的峰峦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一般,令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清澈,神圣且庄严,充满了冲击力。

这样说,也许很多同学会觉得一头雾水,那么可以补充一句:

这首片段曾出现过的,最为经典、令人最是印象深刻之处,则正是在那部由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开篇,那个堪称影史经典之一的镜头:

这样说,相比许多同学就能稍微有些印象了。

不过,想必同学们看到标题也明白了,今天这篇文章不是来赏析这部电影的(我知道它也很经典,主要是我还没看过)。

而是要就着这场牌面十足的逍遥音乐节,来向大家介绍一部在国内十分冷门的电视节目。因为这场逍遥音乐节,正是这部电视节目的专场。而这部电视节目,正是如题所述——

《horrible histories(糟糕的历史)》系列。

简介

我是泓烧鸭。

《糟糕的历史》是由cbbc(英国广播公司儿童频道)出品,chloe thomas执导,stephen fry主持的“儿童节目”。虽是儿童节目,但吸引到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在imdb上有高达9.1的评分。

该节目于2009年4月16日首播,截至2017年,已播出了七季的正篇、以及许多特辑,内容皆十分充实有趣。适合同学们用于对一些冷门的西方历史(主要是英国)进行入门的了解。

该节目用喜剧的视角向观众朋友们展示历史上最囧的一面,涉及到古希腊、罗马、阿兹特克、印加、世界大战以及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各个王朝等。内容丰富,寓教于乐。

几位演员更是可谓全才,对各种类型的角色堪称经典,并且能歌善舞。

总之,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外表荒诞无节操,内心高洁学问高”。

不过,既然是在儿童频道播出的、面向儿童的节目,我又为什么要对“儿童节目”四个字要打引号呢?

这里先埋个伏笔,往下看你们就知道了。

由于该节目原名的两个单词都以“h”开头,所以这篇文章接下来就简称该节目为“hh”了。

作为一档儿童节目,《hh》从播出那年起,便一直有频频获奖,直到2011年时才播出了三季,牌面就已经大到了能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办一场拥有百年历史的“逍遥音乐节”专场音乐会了。

足可看出,它在英国的地位。

在我鸭某人看来,任何一部艺术作品能成功、至少说能留名青史,都绝不是因为它顺遂了什么市场主流、迎合了什么观众口味的,因为这样的作品,或许能激荡起一些小浪潮,创造一些爆炸式的反应或现象,但必然很快就会被淘汰及遗忘的。而与之相反,它必须是有着区别于同类型其它作品的、独属于它的“特色”的存在,才能从逆流中开辟而出、在群芳中独树一帜。

这一点,《hh》自然是不例外。

《hh》有着许多同类型儿童科普节目所不具备的特质,有些是毋庸置疑的优点,有些则颇具争议。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它们能成功的关键要素。以下我就以个人观点、来给大家稍稍盘点一下吧:

《hh》的特色之一,洗脑上头的音乐:

首先,儿童科普节目,为什么能跟古典音乐节扯上关系呢?

即便是它们的专场,那全程又都表演了些什么呢?

这,就要说到《hh》最主要且突出的特色、也是它最为显著的第一个优点所在了——即《hh》的制作组,都很深刻的明白一点:影视是一门视听艺术,除了用画面抓住观众的眼睛,用故事抓住观众的灵魂外,用音乐抓住观众的耳朵也是极为重要。

毕竟绝大部分你能数得出名的经典影视,它片中的音乐也必然是十分优秀、且令人耳熟能详的。

《hh》剧组深谙此道,于是在每一集,都结合相应的历史故事、改编或创作出一首令人脍炙人口的歌曲。从如图所示,第一季第一集、汉诺威王朝的四位乔治国王(乔治一世、乔治二世、乔治三世与乔治四世)讲述自己故事的《born to rule(生而为王)》开始,切实的做到了“每集一曲”,截至第七季播出结束,共有八十多首曲目被创作出来。

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办的那场“逍遥音乐节·糟糕历史专场”,就正是将前三季的一些经典歌曲、配合几首古典乐曲一道奉上,一样十分精彩。

上文所述的“能歌善舞”的演员们,正是把他们的才能发挥在了这里。

而这其中的优秀经典之作,除《born to rule》外,还有第二季第一集,四位维京人用摇滚的方式讲述着自己烧杀掠夺的故事、还顺带致敬了queen乐队的《literally》——

第三季第二集,把从诺曼底的征服者威廉到今日******的、上千年的英国国王与女王顺序编成歌曲捋了一遍的《english kings and queens》——

以及第四季第一集,剧组男演员们颜值巅峰的、致敬二战英国空军的《raf pilots》等等,数不胜数…

(这些歌曲的音频版都整合收录在了网易云音乐的“horrible histories”电台)

甚至可以说,整档节目的八十多首歌曲,每一首都极为洗脑、极为优秀(他们甚至还恶搞过我偶像mj的《abc》与《bad》,不过我倒觉得改编得很有特色、很有精神)。

这些歌曲用音乐的方式向观众们讲述了那段或精彩或糟糕的历史,也正应了我五月份那篇文章的标题:把有趣的历史用更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

作为专讲历史的节目,在这一点上,《hh》对比《天下无双》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也正是多亏了这档节目、以及这些令人耳熟能详的歌曲,令那些许多原本十分有趣、却因为枯燥乏味的描述,而在课本里被简单带过、甚至根本未被记载的历史,以如此生动形象的方式被重新展现了出来,加深了观众们对这些历史故事的印象与了解。

《hh》的特色之二,古今结合的栏目:

《hh》每集都有近30分钟,而一首歌曲最长也不过3~4分钟而已。

所以很明显的,《hh》还有除了歌曲外,同样能用有趣的方式讲述着历史的、吸引到观众并加深他们对历史的印象的特色。而这,就要提到它的第二个特色以及优点了——

即是在各集当中,类似“电视栏目”一样的各种特色栏目。

而与歌曲们相同的,这些特色栏目也有许多或恶搞、或致敬的原型,例如在这些当中,最是有趣、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stupid deaths(愚蠢的死法)”了:

众所皆知,现实永远比艺术作品更加离奇,这些在历史上,就有着许多很明显的实证,尤其是那些小说都编不出来的神奇的死法:

比如由于秃头太亮、而被路过的老鹰当成石头,为了敲开捉到的乌龟的壳而将乌龟抛下去,导致因此被砸死的古希腊哲学家“埃斯库罗斯”…

或是为了发明出治疗自己水肿的办法,而把自己埋在牛粪里、却最终因为中暑虚脱而死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又比如在使用大指挥棒敲地板打拍子时,敲到了自己的脚趾,导致形成脓肿,恶化成坏疽,最后因此而死的知名作曲家“让-巴普蒂斯特·吕利”…

这些都穿插在《hh》的各集节目里,让剧组的演员们生动形象的把他们扮演了出来,还有一个扮演死神在主持。在加深了观众们对这些冷门历史印象的同时,也带给了大家充足的欢乐,是真正的“两开花”。

而除了“愚蠢的死法”外,《hh》当中还有许多让观众们笑到停不下来的特色栏目,比如“历史医院(用古代医疗技术与方式来治病)”、“历史版互换女主人(变形计)”、“盛宴美食秀(各时期的恶心餐点)”、“糟糕历史制片厂(历史人物尝试说服制片人投资拍片)”等等…

在这些类型各异的特色搞笑栏目里,我们除了可以通过这些无比有趣的方式去学习与了解到历史外,还可以见识到《hh》剧组的主要演员团队中、几位演员们对数十种不同角色的优秀把控力。

正是他们的表演,把片中的无论是历史角色、还是各栏目主持人,加上又唱又跳,都表演得是活灵活现。

也正是演员们的足够出色,才足以驾驭得了《hh》创意十足的歌舞、剧本与内容,促成了这个作品由内到外、全体制作人员的相互成就。而这,也正是它的第三个特色以及优点——

演员团队。

《hh》的特色之三,多才多艺的演员:

可以断言,绝大部分观众接触到一部影视最先得到的直观感受,甚至一部分观众对一部影视的衡量标准,就是演员们的颜值与演技。

而说到这一点,《hh》的剧组就更有话说了。

那么接下来,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hh》的演员阵容了(按颜值排序):

第一位当然是《hh》当中的颜值与才艺担当,出演角色最多、粉丝也最多的“男主角”了,经常看英剧的同学们、想必也会很熟悉这位——mathew baynton(马修·贝恩顿),粉丝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mat小哥”。

您瞧这张帅脸,够得劲吧?这可不是樽花瓶唷。

mat在《hh》中担任的角色除了主演外,还有部分片段的编剧,还有许多歌曲的主唱与领舞。在那场逍遥音乐节专场上,还可见到他在表演歌曲《the ages of stone》时的钢琴表演。

这是因为除了演员的身份外,mat同时还是“special benny”乐队的歌手、吉他手与贝斯手,自己作词作曲出过单曲与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