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夹河之战,胜(1 / 2)

永乐记 萧红杏 1990 字 2022-12-2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东昌之战成全了盛庸的威名,而盛庸则借此战确立了他的统帅地位,朱允炆终于将军队交给了正确的指挥官。

盛庸临行前,皇上再一次叮嘱:“别让朕背上杀叔叔的罪名。”为什么说再一次,因为当年的耿炳文耿老前辈出征,他也说了这句话。这就是圣旨,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他奶奶的,真搞不懂,一个造反的王爷,仗都打到这份上了。何况战场上刀剑无眼,我还得小心着点,这要是磕着碰着,我盛某人就是掉十个脑袋,也赔不起,哎。

朱棣是一个天生的战争动物,他对时机的把握就如同鲨鱼对血液一样敏感。愚蠢的朱允炆并不真正了解他的这位朱棣叔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棣是一个无赖,他可以使用任何他想用的方法,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就行。而朱允炆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不知道,对付无赖,要用无赖的方法。

朱棣终于发言了,他面带笑容,用轻松的口气说到:“众卫将士,本王知道你们跟着本王作战不容易,不过,本王要告诉你们,胜利就在眼前了,只要我们可以拿下京师,为将者可拜相封侯,为兵者也可尽享荣华富贵,相反,如今我们已经背上了叛军之名,即便撤回,朝廷也不会放过我们。所以,此战,进则富贵荣华,退则死无葬身之地。如今两军对垒,我军机动性强,只要找到敌军的空隙,奋勇作战,一定能够击败敌人!”

将领们听到提起了精神,大声喝道:“昔日光武刘秀敢以千人冲破王寻数十万大军,我等又有何惧,两军交阵,勇者必胜!”

朱棣的一番慷慨陈词果然有效,那大将朱能可谓是深受感动了,张玉战死,这朱能也算是朱棣身边的第一猛将了,所以,他也站出来了,道:“当年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对阵,十战九不胜,但他却从未曾放弃,最终击败楚霸王项羽,建立大汉王朝。所以,今日只有我们与王爷齐心合力,将士一心,定能拿下京师,拜相封侯。”

经过朱棣和朱能二人的连番煽动,那燕军的士气果然被那富贵荣华给吸引了回来,齐声喊道:“拿下京师,拜相封侯。拿下京师,拜相封侯。”

李永乐因为张玉的去世知道朱棣现在手边紧缺人手,便让楼炎冥继续紧跟着朱棣出去打战,他武艺高强且又是齐王手边的得利打手武功不在张玉之下,除了脑子不会拐弯之外打架还是一把好手的,大将做不得做个冲锋置敌的小领将绰绰有余。

三年了,这实在是一条过于艰辛的道路,朱棣没有一天能够安枕无忧,没有一天可以心无牵挂,整日盼不到头的是方孝孺那言辞尖利的讨伐文书、一批又一批的讨逆军和天下人那鄙夷的目光以及每日挂在口中的“反贼”的光荣称号。

坐在黑暗中的朱棣静静的沉思着,但思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恐惧也没有任何用处,该来的始终会来,去勇敢地迎接即将到来的命运吧。他站起身,走到营外,注视着那无尽的黑夜。

天快亮了,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比较戏剧性了。

估计是为了探查敌情(也有可能是在战场上打着打着迷了路,这个就.....一定是李永乐传染给朱棣的这迷路的特性!!),朱棣自己只带着十几名随从骑兵,走着走着,天色也晚了,就在距离盛庸军营地很近的地方停下来露宿。不管怎么说,这个事情用“勇气可嘉”来解释已经不通了。更加不通的还在后面。第二天一早,朱棣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被盛庸的小股部队包围了。这要是换了别人,那肯定是要么慌慌张张爬上马,带着随从死命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要么实在是没办法,就来个缴械投降。

但朱棣接下来的动作,告诉我们,还有第三种解决办法。朱棣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不紧不慢叫人把马牵过来,自己慢悠悠地骑上去,点齐了人数后,吹着口哨带着这些随从,穿过盛庸的外围营地,穿过小股部队的包围圈走了出去。那悠闲自在地,可以说是“胜似闲庭信步”,就像在自己家院子里散步一样。再来看看盛庸这边将士们的反应,一个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愣在那里,看到朱棣动作了,谁都不敢放一支箭,也没人去拦着。

莫非朱棣会定身法,把盛庸的人都定住了?

当然不是啦,这又不是玄幻小说对不对!造成这场闹剧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天子有诏”,朱允炆有言在先,让大家都小心着点,别让他皇帝老人家背上杀叔父的罪名。看上去有点搞笑?确实,当时盛庸不在包围朱棣的人当中,事情发生之后,也没人去报告盛大将军。为什么?因为没必要。即便是盛庸在场,也不能对朱棣怎么样。

事情明摆着:有当今皇上的圣旨在,说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只是皇上的打工仔,造反不造反的,还不是他们姓朱的家务事。咱只是拿一份工资也就行了,犯不着跟人家死磕。当然,如果当时盛庸知道这个事情,以他济南城打败朱棣的聪明,应该能想到叫人趁着朱棣睡着,找来绳子把他五花大绑一番,你皇帝说不能杀,我也没杀,我抓活的,捆到金陵城交差去,也算是功德圆满。可惜呀,机会错过了。

数日后,两军再次交战,这次双方是下了血本了。史书上明确记载,双方从早上八点左右开战,一直打到下午的两三点钟,各有胜负,就在这个时候,诡异的事情再次发生。突然东北风就刮了起来,单单是刮风也倒没什么,关键是还起了沙尘暴(很眼熟吧),没错,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老套了。漫天的黄沙夹杂着尘土,遮天蔽日。刮得盛庸军的将士们眼睛都睁不开更别谈什么作战(倒霉的朝廷军)。

朱棣意识到,反攻的时刻,再一次(注意)来临了,朱棣组织主力部队反攻,接着沙尘暴的威力,那是猛砍猛杀,北军士兵就像赶鸭子一样将他们击溃,盛庸本人见势不妙,立刻收拾人马逃走。他似乎意识到了上天并不站在自己这边。东北风忽起,尘埃蔽天,燕兵大呼,乘风纵击,庸大败。(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这绝对不是我给男主开的挂,历史记载就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