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沉住气,灵机一动,笑道,“小皇子呢?”
“小皇子尚还年幼,无法料理国事,明国要年长的君主。”他没有思考,淡淡地回答道。可是他已经明显没有耐心和方孝孺耗下去了,方孝孺一系列的话也在慢慢激怒着他。
“那……”方孝孺本还想继续说下去。
“这是本王的家事。”朱棣截断方孝孺的话,直截了当地告诉了他,他没有议论立谁为王的权利。他没有那么多的耐性,索性叫来了人拿上了纸墨,也不想在和方孝孺装什么君子,恢复了他以往冷酷的本貌。
“你只要写上立本王为皇即可。”他起身,走到方孝孺身边,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补充道,“其他的事情你无需过问。”话语中充满了威胁、恐吓。
“……”看到朱棣已无耐心,他也不愿与其争论下去,“好,我写。”他的眼中却充满了坚定,拿起笔,在白白的纸上赫然写上四个大字“燕贼篡位。”
“你?!”朱棣已经怒不可遏,他无需在忍,眯起双目冷冷:“你不写,不怕我灭你九族吗?!”
“你灭我十族又如何?!”方孝孺毫不退却,也双目怒视,对他吼了回去。
朱棣此时可没兴趣佩服他的勇气:“好,很好。”他反笑,笑得让人毛骨悚然,“本王就灭你十族。”事实证明朱棣是不能激将的,因为他是最懂暴力法则的人,他明白暴力不能解决一切,但可以解决你。
他叫人带来了方孝孺的妻子和大儿子,在他的面前一个个杀去。可是方孝孺就连眼睛也未曾眨一下。他的铮铮傲骨几乎让所有人都倾败了。遗憾的是,朱棣可不喜欢有人如此固执的反抗他。
方孝孺留下了最后一句话:“微臣尽忠而死,死而无憾。微臣妻儿也是有骨气之人,想必也会以身殉国。”他对着天空叩拜,大声道,“皇上,微臣来陪你了!”
听了他的话,朱棣已被彻底激怒了,他冷冷地看着他,短短的一句话出来就决定了上千人的命运,“来人,把他带下去。”他眼睛一眯,透露出残忍的光芒,“凌迟,灭十族。”
或许方孝孺也没有想到朱棣真会灭他十族,因为从来就只有九族,但朱棣又一次展现了他有艺术的暴力气息。反正天下人都对他非议纷纷,他从来就不是个好人,他也无需特地为了谁去扮演一个好人,做王爷的时候他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脾气,如今做了皇帝依然更是如此。
朱棣他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千古一帝。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六月十七日,在即位诏书中,他对侄子进行了严厉指责。这个以武力“继统”的藩王要以此来说明自己夺位的名正言顺:“允炆以幼冲之资嗣守大业,奈其秉心不孝,更改宪章,戕害诸王,放黜师保,崇信奸回。朕乃整师入京,秋毫无犯。诸王大臣谓朕太祖之嫡,应天顺人,天位不可以久虚,神器不可以无主,上章劝进,朕拒之再三,俯徇舆情,乃即皇帝位。”
于1402年7月17日朱棣正式登基称帝,但不是继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继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废除建文年号,建文四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
下令大力搜索齐泰、黄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余人,朱棣还令尽复建文所改的一切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复祖训。靖难之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
自古以来皇帝登基是全国最大的事,明朝十分重视整顿和恢复服饰制度。在洪武元年重新规定了服饰制度。明代的服饰面貌仪态端庄,气度宏美。
这日,朱棣身着冕服,龙袍上面绣着沧海龙腾以黄色纱罗制成,配金冠。袍角那汹涌的金色波涛下,衣袖被风带着高高飘起,飞扬的长眉微挑,黑如墨玉般的瞳仁闪烁着和煦的光彩,俊美的脸庞辉映着晨曦,带着天神般的威仪和与身俱来的高贵,整个人发出一种威震天下的王者之气,邪恶而俊美的脸上此时噙着一抹放荡不羁的微笑。
他从远而来,一步步的走进大殿登大位,臣等谨上御宝。尚宝卿受宝、收入盝内。通赞唱就位、拜、兴、平身。百官拜兴如之。通赞唱复位。引礼官引丞相自西降复位。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头。山呼、山呼、再山呼。跪右膝。出笏。赞俯伏兴平身。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
上由中门出、升宝座。锦衣卫鸣鞭。钦天监报时。鸿胪寺赞行五拜三叩头礼讫。百官出至承天门外、俟翰林院官齎诏用宝讫。鸿胪寺官奏请颁诏。
朱棣即位后,重建奉天殿(旧殿被朱允炆所焚),刻玉玺,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对靖难功臣进行了封赏。凡建文年间贬斥的官员,一律恢复职务(如靖难初期因离间被贬的江阴侯吴高被再次起用,守大同)
建文年间的各项改革一律取消;建文年间制定的各项法律规定,凡与太祖相悖的,一律废除。但一些有利于民生的规定也被废除,如建文二年下令减轻洪武年间浙西一带的极重的田赋,至此又变重。
朱棣即位年号为“永乐”,“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以至称赞该时期“远迈汉唐” 、、.。(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