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却朗声一笑,这丫头果真是个不肯用脑子的:“无需改,如今就有现成的,对外你是徐家四妹便称徐妙锦,对内还叫李永乐便是。”。
李永乐探头瞧着她,问道:“如此岂不是占了光,这样会不会不太好啊?”朱棣又替她的楼取了名字,也不介意她继续用李永乐这个名字,宽容的她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朱棣目光含笑地望了过来,道:“方才你多有觉得朕罚你罚的不够重,如今在外加一个法子,让你的罪减轻一些。你可愿意帮朕?”最后一句说地极度自然,又极度纯朴,倒好像老公零花钱花完了,但是又要请客喝酒便无奈开口再问老婆要些一般。
李永乐因他的语气微窒了下:“是什么事?”不由诧异地瞧着朱棣。
朱棣目光若水地道:“先前,姚广孝对朕说杀了方孝孺便是灭了天下的读书种子。民间读书人对朝政得失言辞颇多,言朕大肆残害天下文人。实属荒唐,朕想着也罢,不如寻些事情让朝廷里的那些言官门忙活起来,你可有什么法子?”
李永乐唇角含笑,气定神闲地走着,不时搓着衣角。细细想了半响,这才笑着道:“读书人,怎的不知祸从口出之理?说到底,才子还是才子,不懂官场规则,口无遮拦,无意之中铸下的过失,皇上也不必放在心上。
对付读书人的法子,其实很简单,让他们有书读便是了,一本全世界最大的书。皇上可请得力的文官,品介不论,有才便是最好的。让他们结合在一起,编纂全世界最大的包罗万象的书,如此那些文人,既有事情做了,研古探今还来不及呢。那还有什么闲工夫管皇上的家事。”
这书李永乐是知道的,永乐年间朱棣做过一个非常伟大的事,就是休了这本“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就连清朝的《四库全书》之中,有338种都是从永乐大典上收入的。从而为保存中国文献遗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不喜欢清朝,清朝把明朝黑的体无完肤,占了别人的国家资源,还黑人家历史,臭不要脸。)
“包罗万象?”朱棣似笑非笑的看着李永乐:“何意?说来听听。”
“此乃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如此,可消除皇上在进入金陵城后所犯下的坏影响,主动向天下读书人示好。就是要告诉告诉天下文人,你们的正宗合法皇帝朱允炆也没什么了不得的,他实行文治,我朱棣比他干得更好。”说道得意之处,便忘形的一拍胸脯,连喊了朱棣的名讳也不曾发觉。朱棣只用宠溺之光那样的看着她。
续而,她又目光晶亮有神的道:“还有一好处便是,收罗天下英才与遗贤,用其所长,防止他们无事生非甚至站到敌对政治势力一边。
当年秦始皇的笨做法是‘焚书坑儒’,结果让历代文人骂了千余年。有鉴于此,最好的办法是给文人学士找些事干干,还要用其专长,这样他们就会觉得新皇帝是知己,乐为所用,其精力消磨在文化研究上,皇上的统治基础不就稳固了。
而永乐大典的编撰没有个五六年至少也要个七八年,而且需要编撰之人必须有各种类型人才,毕竟一个人的知识有限,因此编撰永乐大典不仅为皇上巩固了政治基础还博得了个好名声。”
闻言,朱棣眯眼看了看李永乐,随后便爽朗的大笑起来,微微凑近她,道:“朕很早前就说过,有你在朕的身边,便不会再有忧愁。永乐果然真是好能耐,帮了朕一个大忙,今日你又立下大功。
便勿要在懊悔先前之过,功过相抵就是了!”听此,李永乐终在羊角灯映照下的侧脸有了温和的弧线,唇角不由轻轻一勾,多了几丝随意温和。
摇红烛影,如花美眷入清梦,神女帝王盟天誓,相辅相成始得无蔽。
朱棣在位,虽有些蠢人颇有言辞,但在那个时代若是敢明目张胆的说皇上如何如何,几乎都被拉倒衙门喝茶,查水表去了。剩下的也只敢在背地里偷偷议论,大多鼠辈无需惧之。
朱棣进,解缙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召见七人内阁,各授予正五品官衔,希望这七个朝夕左右的文臣“慎初”“保终”。并命皇后在柔仪殿接见七人命妇,劳赐备至。
到了立春日,朱棣又赐予解缙等人金绮衣,这是六部尚书才能得到的礼遇。这七人以区区五品之衔得此待遇,自然感激涕零。解缙等人为此特入宫表示感激之情。
朱棣与他们说:“身系国家社禝,又旦夕侍朕,在我眼里你们的作用实不在尚书之下。”
某日,朱棣御奉天门,晓谕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这些言官对朝政得失大胆建言,复又对解缙等近臣说道:“若使进言者无所惧,听言者无所忤,天下何患不治?朕与尔等共勉之。” 、、.。(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